您当前的位置是在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汽车专题
融聚行业力量 精耕浙江 辐射全国 为客户创造更卓越的价值
泰和房产总经理林育接受温州晚报采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房产二次调控来袭—投资买房还有没有机会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本文摘自2010年10月7日温州晚报第9版楼市周刊

    摘要:9月29日,就在国庆节前两天,新一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骤然而至,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暂停第三套房贷、首套房贷款比例升至30%及以上、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、购首套普通住房契税下调等。这一次调控政策的落地全面提升了购房的门槛,跟5月份的调控相比加重了砝码,给金九银十重重地泼了一盆冷水。

    “银十”被泼冷水

  传说中的“二次调控”在国庆节前一天终于降临。9月30日传来有关部委第二轮楼市调控措施,主要包括: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;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,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%及以上;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;将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,并逐步扩大到全国;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将限定家庭购房套数等;严格实行问责制,对政策落实不到位、工作不得力的,要进行约谈,直至追究责任。各地要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。要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发[2010]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。已印发实施细则的地区,要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。

  从具体措施来看,把北京的“家庭限购令”向全国高房价地区进行推广;强调地方政府必须出实施细则并“严格实行问责制”;同时被称为调控核武器的房产税“将加快推进改革试点,并逐步扩大到全国”。这三条在“国十条”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和具体化。实际上“国十条”已经包括以上所有内容,只是没有实施到位,所以这些措施不能算是第二轮调控政策,只能说是进一步落实了“国十条”,是“国十条”的第二波。

 
 第二波的楼市调控对疯狂的“金九”一个回应,将对“银十”迎面泼下几桶冷水。无论是全面叫停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,或房贷首付比例提高至30%、二套房首付提高至50%以上,还有限定房价过高、上涨过快、供应紧张的城市居民家庭购房套数等监管政策,都可以在短期内对市场产生影响。而核武器房产税加快推进表明政策已经明确一定会出台房产税,并将逐步从空转进入实转,从试点扩大到全国。实际上,房产税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属于此轮调控政策里面的中长期政策,此类政策对于市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,目的在于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、调整住房市场结构,是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的一个全面变革。

  调控目的试图通过:行政措施、差别化房贷、契税调整、市场监管等政策,来抑制投资者的投机行为,用行政和差别化房贷措施在短期内实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,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;而后通过保障性住房政策、房产税政策的经营,达到“货币加税收”的正常调控轨道,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。

  但是第二波的调控政策尚没有涉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,以及土地招投标模式的改变;也没有明确房产税的具体时间表。只有这两点做到了,房价问题的根源才会找到。

  虽然全面复苏的“金九银十”面临着被“调控第二波”腰斩的局面,但是这次出台的策在一般意义上而言,只是此前国十条政策的重申,亦只是“国十条”的升级版,这些政策之前也都采取过,不会引起房价的大幅波动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“三次调控”乃至“N次调控”也许不可避免。

  老调新弹 栓住房价野马

  自今年4月号称史上最严历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以来,在度过几个月左顾右盼的观望期后,9月的房价犹如一匹野马,又疯狂地奔跑起来,于是催生了第二轮楼市调控新政。本次“二次调控”新政,其实并没有使出新的杀手锏,其核心思想仍是进一步落实4月份出台的“国十条”精神,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。所谓新政,实则“老调新弹”,旨在敦促地方政府尽快落实中央下达的房产政策。

  过去的五个多月,一些热点的城市至今也未出台相关细则。27日《人民日报》刊发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,超八成网友认为当前“国十条”调控政策落实不力。“一次调控”落实不力,是本次“二次调控”出台的主要原因。

  国家有关部委于9月底出台调控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: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;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,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%及以上;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;将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,并逐步扩大到全国;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将限定家庭购房套数等;严格实行问责制,对政策落实不到位、工作不得力的,要进行约谈,直至追究责任。

  作为“国十条”的升级版,本次楼市新政可以定性为从中央到地方,从个别城市到全国的“国十条”扩大性举措。就具体措施来看,把北京的“家庭限购令”向全国高房价地区进行推广;强调地方政府必须出实施细则并“严格实行问责制”;同时被称为调控核武器的房产税“将加快推进改革试点,并逐步扩大到全国”。这三条在“国十条”基础上进一步的明确和具体化。实际上“国十条”已经包括以上所有内容,只是没有实施到位。本次调控重申了“国十条”精神,应该说,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吹风整治运动,更多是一种震慑效果。

  二次调控的实质意义,并不是立竿见影地起到调控房价的作用,而在于显示新政调控可能继续收紧的信号,8月来的楼市反弹已经受到多方关注,如果市场数据继续呈现反弹态势,落实国十条的政策力度会进一步严厉。

 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,解决土地财政问题以及出台抑制投资的房产税才是市场调控的利器。但本次调控尚未深度涉及,应该不会短时间内出台。

  二次调控将继续加码

  温州泰和房产营销机构总经理 林育

  9月26日晚间,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》(国土部151号文)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针对房地产用地和建设领域管理,在“国十条”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,且措辞严厉。值得注意的是,与“国十条”不同,上述文件是由两部门联合出台的,而不是由国务院出台,二次调控将由此拉开序幕。

  前几年楼市火爆时,排队购房、花钱买号不是什么新鲜事,但自从楼市4月新政出台后,这种场景再也难以看见。进入9月,在全国各地很多项目销售现场看到,每个售楼部前都车水马龙,如同赶集,一派繁荣景象。因为房少人多,消失一段时间的排号选房重返楼市。中秋三天小长假,杭州刮起一股开盘热潮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三天共有九个楼盘开盘,1400余套房源面市。开盘期间,杭州楼市又出现了久违的漏夜排队,排队摇号买房,开盘即清盘的“日光”热销场景。购房队伍中,不仅有刚性需求,还活跃着投资客的身影。在9月中下旬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南宁等一线、二线城市多数楼盘销售出现了“井喷”景象——大部分开盘的楼盘,有70%号称“售罄”,另一些楼盘销量都基本超过75%以上。

  就在9月中旬,住建部和银监会组成联合检查组,对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三亚等8个城市的二套住房贷款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。新政以来,部门联动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措施越来越多,但均未上升到国务院层面。一些开发商乐观地认为,房地产业还是支柱产业,为了经济的增长,也许政府不会轻易启动新一轮宏观调控。我认为,楼市调控并不影响保8目标,政府并无后顾之忧,开发商不可心存侥幸,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1~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同比高达37%左右,这表示在上半年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之下,虽然销售大幅下滑,但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,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并没有减弱。说明楼市调控没有影响整个经济增长。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约在2个百分点,没有这2个百分点了,也不影响保8,所以政策不会缓和。在这样的大前提下,如果房价出现报复性反弹,政府启动新一轮宏观调控也就不会再有顾虑。

  目前楼市仍处于市场观察期,且房价还没有到全面上涨阶段。但若该文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,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加码的调控。

  与此同时,与房地产业直接相关的是4个条块的部门:国土部、住建部、银监会和央行、财政税和国税总局。在3大部门全部干预市场后,只有财税部门尚无动作,因此不排除房产税出台的可能。除房产税外,商品房预售监管措施也可能被提上日程。收紧预收款管理,相当于自有资金比例上涨超过10%。目前出台预售款管理新政的只有浙江、上海等少数地区,北京等一些城市的出台预期也越来越强烈。二次楼市调控重点除一线城市外,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二三线城市。若二次调控达不到预期效果,必将出现第三次调控,不大可能再出现“空调”。

  中央政府对楼市的调控决心毋庸置疑,新一轮调控方案已经酝酿成熟,其基本思路是“遏制投机购房需求,加快增加住房有效供给,并力求将短期调控的措施与中长期的发展相结合。”从这个层面来看,对楼市深层次“顽症”进行系统“手术”的调控“组合拳”力度不可小觑。中央政府如此坚决出台调控政策,对于稳定楼市预期非常及时,不但有利于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尽快建立,也有利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。

星巴达控股集团  版权所有 您是第 608955 位访问者
公司地址:温州市鹿城区车站大道财富中心17楼 电话:0577-89891116 传真:0577-89899710 设计策划:咏唐科技
浙ICP备06048658号-1

浙公网安备 33032902000181号

?